parathink

禅与偏见

1/ 首先这里谈论的是禅。

因为相对简单,佛教就太过偏离讨论的本意,从原始佛教到如何传播,如何改良。佛教的相关讨论太过偏离,需要专业度和强背景知识。

我们讨论的禅是非常西化的那个zen,首先是唐朝禅宗的向东传入到日本,再由日本禅学积极的传播到美国。当时禅宗的传播运动与美国当时主流的嘻皮士文化混合,使得禅的文化从小众文化变成了次主流流行文化的一部分。这是我们所讨论的禅。

不用担心单薄,也不用担心偏离本意。只是看一下当时社会环境中,所宣扬的禅大概是什么样的表述。

特别有意思的是,如果你在网络上去搜什么是zen,一般的表述方式是先说禅不是什么,然后反过来说是禅是非常简单的,再加上一句但是难以捕捉,本质上还是没有把这个东西说清楚。

铃木大拙对禅的概念化给的一段公案。

过去有人问一位禅师:什么是禅?这位禅师没有回答,只是伸出一个手指,还有一位禅师回答的方式是去踢球,最甚的一个打了问者一个嘴巴 铃木大拙

这是美妙的解释,但是也是模糊的。再往上翻,可以翻到禅最早就定下了不立文字的传统。南宗禅所提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真指人心,见性成佛"。这里就断绝了我们概念化禅的可能性,禅从概念上来说是指一种状态。

从坛经来看,慧能提倡的禅宗思想是,“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这里的无念是指无妄念,无相指闻见觉知但不执着于相,无住指心无执着,无所取舍。

另外一个重要的禅宗概念是自性,这里说的是自我的内在,禅宗语境里和空性是相同的。

"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这能解释曹洞宗只管坐禅的来源了。

2/ 弓和禅,译者冬至,是一本描述德国人到日本学弓的书。

把射中的念头全都抛开!即使你箭箭都射不中你也能成为大师。射中靶子只不过是你的绝对无求、无我、自泯——或用称呼这种状态的任何其他术语一一的外在证实而已。 弓和禅

心念不起,内见自性不动。

另一点是不二,禅宗所说的是无分别心,可能有分别,但是不执着于分别。指放弃差别直至本质。对于不二的论述相对完善的是李国飞的《新乔布斯,禅,与投资》。点击阅读,不做赘述。

3/ 我们的很多观察与观点是先于事件发生产生的,但是观点往往会影响行为,这是题目所讨论的偏见的来源。

按照禅,观点自来于相,生成于念,执念为住。所以禅的解决方法是,平时可以做观点,但是在观察时不执着于自己的观点,内心平静,心无所住,依存于内心自性,不过度产生对观点的依赖,甚至主动去忘却原有的观点。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可以粗略的描绘这个过程,第一步一定是没有观点的,第二步是观点强烈过了观察的客体,第三步可能还是有观点,但是已经在禅中看山了,因而山还是山。

到第三步的时候,实际上偏见本身已经没有存身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