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athink

多头永生

有个曾著名的被封禁的id。提过一个很著名的问题。

"什么是真正的财富"。

这个问题的理解,有助于保持头脑的冷静。

如果我们分析财富的来源,大部分的富豪的财富的绝大部分比例是股票的市值。如果我们换一个类比来描绘这个场景。

宏观物体在时空背景下和一个电子的模式是一模一样的,我们都是在时空背景下以光速运动的物体,以概率云的形式分布,我们不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什么角度,但我们知道自己会以某种概率出现在某一个位置,以某种形态存在着这个概率云里。 张斐

最上层的轨道,意味需求最多的外部能量。关心能量是如何流动的,远冷静于惊艳轨道的不可触及。

马斯克的定义,“如果你以更好的方式组织人员来生产产品和服务比以前更好,并且您在其中拥有一些所有权。那实际上就是您有权分配更多资本的权利。”而这些所有权对公众定价,这个流动的路径非常清晰,股票面对大众的,只有大众能够支撑起市值。

Image

而市值是个三角形。这是市值鬼魅人心所在,当我们谈论市值的时候,往往下意识的觉得市值是个正方形,哪怕当市值膨胀流动性爆棚的时刻,流动性也只有薄薄的一层,当底层仓位持有者减持的时候,往往发现,市场上的流动性只有最上面的一层。2018年,持股不动十八年的南非报业公司第一次减持腾讯2%的股份,腾讯这个基本面好的不能再好的公司,市值接近腰斩。

我们都经历过对通货膨胀的迷思,也就是对印钞本身的深恶痛绝。但是如果跳出整个系统去看,通货膨胀的目标根本不是渺小的个人,而是是最富有的阶层。

约翰·D·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于1937年作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以14亿美元资产去世,这将是2020年通胀调整后大约4500亿美元。而他的大约200名继承人今天估计总共拥有100亿美元。

几代人的与长期通货膨胀率而言几乎是不可能匹配的。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本质上来说。这是秩序的真义所决定的。

秩序的真义有这么几个部分,财富的创造,财富的分配,系统的熵减。巨额财富天然衰减是必然的现象,否则就会导致系统内部无法完成熵减,当系统不能完成熵减的时候,这个系统就无法维持秩序。天地不仁,不是故意不仁,而是不仁才能导致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左派的底色是隐含的自我毁灭的欢愉,马基雅维利主义的目光所及只有,生存。

真正长效的组织,都是在不停的清洗自己的队伍,这是规律,作为组织参与者当然是悲观,但是要看到这个事情的必然性。所以为什么清洗队伍,这是熵减的唯一手段。

所以通货的膨胀是必然的,而通缩实际上是个伪命题,这个伪命题与货币不能超发有关,各个王朝后期,物价飞涨,飞涨是必然的。历史上的通缩都发生在没有纸币印钞的阶段,1926年美国的大萧条,是与黄金挂钩印不出钞票救市。而纸币时代之后,只有利率正常化和qe,再也见通缩的身影。

我们老说放水是管他洪水滔天,实际上放水是几乎的唯一解,可以预见的事情是,放水会一直持续下去,这是有生之年不会改变的事实。而有能力对抗这种趋势的资产,天然就会获得溢价。而我们要理解的事情是,这件事意味着所有资产,财产,服务的涨价,在历史的长河中是必然。

当然没有九十度角只涨不跌,历史在上涨的自我毁灭与自我纠正中曲折前进。

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大空头这部电影,被里面的情绪。觉得做空实际上是更正义的一方,更智慧的一方。实际上是反的,做空是特别没有效率的事情。最简单的例子,浑水实际上有影响市场的能力,但是他实际上的AMM没有很高,连个普通的多头基金的零头都达不到。

这其实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回到我们上面那张图,做多是从下往上构建市值三角形,而做空是从上往下拆解市值的三角形。天然来说,做空是事倍功半,而做多是事半功倍。在经历过一个牛市后,总有很多发财的个体,而熊市中寥寥无几,就是这个道理。

可以这么说,如果你钟爱做空,从开始就错了。真正的大佬都是一把一把抄底抄上来的,比如60年抄底香港的李嘉诚,三次疫情抄底的王文银。在社会无风险利率为正的前提下。做空是逆水行舟,长期来看没有丝毫胜算可言。

如果你想让生活更简单一些,那么就要限制一下自己的能力。哪怕市场提供了做多和做空两种能力,只做多会让生活和交易更简单。看空不做空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

在纸币时代,多头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