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athink

关于质量

on Quality是我最近读的印象深刻的一本书。值得记录一下。

关于质量这个问题,作者拒绝去定义质量,因为一旦我们有了定义之后,思维会极度的模糊这个概念的重要性。作者希望用一个我们可以有名称,但是通过名称没有简单可以解释含义的词,去定义整个讨论。这是非常聪明的做法。他实际上做了两个定义。

他的定义是,质量是被非思维过程识别的思想和陈述的特征。因为定义是僵化的,形式化思维的产物,所以质量无法被定义。

另外,他有第二个定义,“但即使质量无法定义,你也知道质量是什么。”

为此,他定义了一个三元论。现在的世界由三样东西组成:思想,物质,和质量。另外质量发生在思想和物质,主体和个体的相关关系中。质量作为一个独立的事件存在,更为有意思的是,他定义到,质量本身是主体和客体发生关联的原因,即质量创造了主体与客体。这其实是上升到质量的一元论。即主体和客体,思想和物质,一并主动或被动的向质量发展。

“关于质量的措辞和语言,我可以谈论很多,但最终质量,也就是纯粹的事物或者如佛教徒所说的纯粹的非事物是以无法描述的方式被理解的。”

“但在每种情况下,这些都是指向月亮的手指,而不是月亮本身。你看,月亮本身只有在手指被抛弃后才会显现出来。”

质量在形而上的意义之外,作者找到了形而下的意义。

“如果你想建一个工厂,或者修一辆摩托车,或者在不陷入困境的情况下让一个国家走上正轨,那么经典的、结构化的、二元的主客体知识虽然是必要的, 但还不够。你必须对工作的质量有一些感觉。你必须知道什么是好的。这就是推动你前进的动力。”“改善世界的地方首先在自己的内心和头脑中,然后从那里向外工作。

这是生活中很多困境的解决方案,即当质量显现的时候,主客体的关系也会重新建立。"完成"对主客体关系中并没有乐趣,乐趣产生在质量之中。

作者在其第二本书莱拉中,定义了动态质量和静态质量。动态质量是一连串持续不断的质量事件,始终处于当下的前沿。而静态质量是记忆,习俗和社会与自然规律。

”静态质量和动态质量大多数是相互冲突的,没有动态质量,有机体就无法生长,没有静态质量有机体就无法延续。这两者都是需要的。“这里可以完美的解释社会面临的新文化与旧文化的冲突,哪个好其实不重要,它解释了这种冲突。这个解释非常棒。

“你感知到动态质量的程度,你就创造了你的生活,而你执着于静态质量的程度,你就是命运的牺牲品。“

”我曾经给学生这样建议“首先你只是“看到”什么是有质量的,然后你找出原因,不要颠倒过来。“

重要的是,不要被智力所限制,而是简单把它当作一种工具使用。我认为我们传统的西方方式是试图用文字的网来捕捉生活。但我认为人们可以意识到文字之网是生活的-部分。危险不在于使用这些词;危险在于执着于它们,执着于它们的意义,然后说:“哦,现在我说了一个伟大的真理。

这里还有个小彩蛋,书里写了Robert M. Pirsig在写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这本书的时候,究竟花费了多少时间。

他第一次尝试的时候,先是花了八个月攒钱,然后在开始写作的第一个上午放弃了,然后花了六个月去造船。在第二次尝试的时候,他一边上班,一边每天早上两点起床,写到早上四点,写了两年。第一版的草稿大约一百二十万单词,混乱和糟糕的让他失望。等到他彻底绝望之后,忽然找到了灵感。用他的话说,“那是一些最好的写作,是出于完全的绝望,出于对你正在做的事情完全绝望的感觉。然后是第二稿,十二万单词。基本上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不考虑作者思考和学习各种问题的时间,差不多就要三年。

如果从他的自述中,发现他最初被这个想法所缠绕,直到最后产出了作品,这个时间可能要超过十年以上。伟大工作的艰辛程度,直观可见。

另外很多中文翻译中,用良质这个词去取代质量这个词,个人更喜欢后者的翻译。

第一次读完的时候,我觉得Robert M. Pirsig 是天才,这里要再强调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