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athink

数字资产的未来

如果我们去看过去的数字货币大潮里,在数字资产上真正获得巨大倍数人,目前看更多是文科教育出身。理工科的头脑,在这轮大潮里剩下的不是太多。如果让我去看这种现象,那就是,文科经济教育出身的头脑更为革命乐观主义,理工科思维专注于每个细节的严丝合缝,很容易放大眼前的困难,自己把自己击倒了。文科的思维恰好相反,放大新事物本身的意向,看到更为遥远的未来。人容易高估短期变化,低估长期变化。另外,对于理科思维格外提醒一句,记住大图景,别钻牛角尖。

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是现有货币还是先有账本。这个问题很难回答,首先账本的到底是什么。账本是用一定手段保障其不可改的共识。简单说账本即共识,从这一点去推论,货币必然是后置的。因为共识前置,有了共识之后,才有交易的需要,有了交易的需要,才会有货币的出现。货币存在的一个意义是,为商品赋予流动性。从以物易物到以物易钱,原因在于,货币本身是一个被创造出来流动性的物品。我们判断货币的好坏,最终都是对流动性进行评价。货币的传递的流动性共识即为货币的价值。

我们对账本的重要性大大低估。如果我们把时间转回纪元之初。对于茹毛饮血的原始人来说,什么最重要。生存最重要。对于生存来说,利益交换,尤其是跨时间的利益交换,必然会催生跨时间的手段去记录跨时间的共识。从这点去看,最有可能催生语言文字的,可能不一定是人类无意识的交流的欲望,而有可能是由于这种生存所迫的远期利益交换承兑。到了10世纪中叶,欧洲的商人为了大量账务运算时的方便,引入了十进制的阿拉伯数字,也就是我们目前为止所使用的阿拉伯数字的雏形。账本已经帮助人类产生了,语言,数字,它是不是还会再带来一些别的飞跃。

人类到15世纪正式把双重记账法正式引入商业教材,双重记账法的优点在于,对于账务所有者来说,账务可核验,即对账务所有者而言,我的资金流动是可确认的。双重记账法已经是事实意义上的财务标准了,双重记账的问题在于,两个不同的财务主体之间,财务情况是不可知的,审计对账调账会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区块链在会计学领域对应的就是三重记账法。在由密码学保障隐私的情况下,记一个总账,保证每个人都知道看到的真实的,而不需要确认对方是真实的。相比于双重记账法,三重记账法必然更加高效。

ico 的问题在什么地方。ico 最大的问题在于原罪。ico 没有给原来ipo产业链上的人或组织留下一丁点汤水。王川老师举过一个例子,对初创公司如何进行财务审计,对于原有模型而言,这实际上是一个相对困难的问题,而在之前通过ico融资的企业里,大部分企业都可以指着自己的地址从而自证清白。某些数字资产甚至可以做到这样的一个程度,把ico的资产动用权全交给股东手里,用股东投票决定资金是否可以动用。将共识和资金流动彻底忙定。

从流速的角度来说,ico 给大量的低流动性资产提供了巨大的流行性。ico对应的不是货币,也不是代币,ico对应的是分红权的兑换,权益的可细分可交易。细分降低了进入门槛,提升了巨额的流动性。之前的流动性为什么差,手续费太贵了,门槛太高了,股权投资退出时间太长了。与之而来的一个作用是,ico可以让资金以市面上最快的速度流通到需要这些资金的地方去。

token,也就是所谓的代币,本质上就是可编程的资产,所谓的智能资产。token 可托管,用于公示合约,且一旦进入合约不可回退。也许有人会说,不可回退的资产怎么应对技术失误。其实这个如果放大到社会运转来看,彻底的不可回退的合约精神,会促使世界运转的更为快速。

从一个预言的角度来看,智能资产将会在未来取代传统资产,可编程的资产的网络会越扩越大,直到涵盖整个社会。智能资产之间的网络效应将是普通资产的数倍,普通资产之间相连必然是一个低效的低流动性的网络,智能资产相连将是一个高速的计算网络。区块链世界有一个词,硬分叉,硬分叉即进化,数字资产就会是传统资产的进化。知者为之赚,不知者被之赚。

去中心化不是目的,而是可选项,主流媒体都会说去中心化的货币是不靠谱的,是不可能成功的。他们没有分清楚,目的和可选项的区别。在此之前是没有去中心化这个可选项的,货币必须中心化。去中心化的意义在于,在更大维度的空间内寻找最优解,哪个解法可以让世界变的更好,哪些就是不可避免的最优解。

这个世界的规则就是高效打败低效,能让世界变的更好的事物必然出现且不可逆不可阻挡。未来终将到来。